查看原文
其他

作为一个整体的城市:志愿精神

十一言 城市大脑研究院 2022-05-17

文 | 城市大脑研究院 十一言

2022年的1月25日22时通过浙医二院滨江院区报告的一个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对城市节奏的波动还是超出了很多人的心理准备:奥密克戎变异株、密接553人、次密接808人,环境样本197份,阳性17份。与以往情形很不同。确诊病例的行动轨迹公布,滨江的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三区管控机制上线,并对应急物资、生活必须品统筹、分类救治帮扶等迅速落实。“杭州战疫求助平台”、街道各社区疫情防控工作电话全线公开,接受咨询。此后每天,疫情新闻发布会等平台持续滚动同步信息。随着流调追踪,防控点凸显为若干量级相互独立或联结的场景颗粒:单元、楼、小区、便利店、超市、店、村、厂、村民文化活动室…… 媒体与企业基于敏感度自发绘制公开了可视化防疫全景图。“一发不可牵,牵之动全身”,城市的个体与整体在这个2022春节期间出现了迅猛的映射。与科学抗疫同样重要的,是个体与作为整体的城市,对待病患之心理。城市患急病,“静”了下来,“白细胞”们则针对“病灶”开始了积极的工作。

大年初二,公羊队消杀志愿者

“这几天的志愿活动,顺便也检验了一下身体极限,13个小时不喝水、不上厕所,各项功能倍棒”。2月1日春节第一天再上防疫志愿岗的徐老师一脸阳光,轻松幽默地回应着同事们对“大白”的致敬与关切。大家喜欢唤徐老师为“生哥”,这最初是学生们叫出来的,透着亲近。“生哥”的年纪其实也过“不惑”了,但始终充满活力,食量大,运动强,爱看球也打球,体型颜值在线,教学优质。同学们从一头丝滑的头发为题材出发,还制作了不少专属表情包,汇入了那些哪怕是离校后仍可温暖交流的一众符号。


“生哥”是浙大城市学院首批215名防疫志愿者中的一员。杭城突发疫情,多点封控,亟需基层工作人员。1月27日上午10:17发起至中午12:30分,这支队伍已报名完毕,整队待命。1月29日清晨大雪纷飞,志愿者队伍奔赴滨江浦沿街道等多个社区一线。有些负责流调信息核实、信息录入、热线接听,有些协助做好核酸检测引导、喊楼。专心护岗已是本能,在现场,他们是互相配合,协调一致的行动者,拥有共同的名字——志愿者。

志愿者搬运物资

在“城市有需要”的召唤下,这样的志愿者队伍几乎遍布了各个部门、单位。近距的空间、迫紧的时间,使城市这个整体场景中的每一个个体的主体影响力凸显。一半驻守一半动,城市中的人在同步疫情真实信息的基础上迅速做了分工。未及让习以为常的焦虑疑惑占领认知,原本处于与城市相向而视的城市个体以主动请战的方式走向了能够塑造积极变化的共同行动。是的,转机与变化靠自己塑造。第一现场,会有更真实的关于我们的城市正在发生什么的感知。作为市民的我们,那么近地走向为城市复元最直接出力的距离。从未有过的不期然,从未如此规模的动员,而大家的不假思索就是在身边,是那么的自然。


城市是人类伟大的发明,市民属性的认同是城市赖以维系的精神支柱,使城市成为一个整体。时新、超然、精当虽然有其推动城市阶段性繁荣的价值,但终究不能取代家庭、信念、市民文化、邻里等持久的重要纽带。乔尔ㆍ科特金在其《全球城市史》中提醒道“一个没有道义约束或没有市民属性概念的城市即便富庶,也不可能保持长久”。志愿者们在跨出家门奔向公共服务岗位的那一刻,固然不乏受召于超越城市的政治精神,而以正向行动呵护城市生命共同体的健康更是促成志愿行动的驱动力。接续努力,守望相助,各展所长,各尽所能,在“心理一致”的城市文化积淀上,风险始有能力抑制。

微信群里的祝福和感想

张文宏医生说:从电影院的火爆,判断大家的心理似乎已经逐渐从对疫情的恐惧中走出来了,各地的防控也开始慢慢摆脱一刀切,春节回家过年虽然仍有各种限制,但也不是那么遥不可及了。“新冠”是道硬菜,需要“慢工”与“细活”,中国知道怎么“除夕”。“安全”既是一种客观评价,亦是一种感受。从人的抗压能力对安全的触感到城市的安全感给予,信念需要汇聚,韧性有待生长。


2021年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发起主办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调查推选活动中一级指标“城市安全”之下,“城市应急管理能力”作为细分指标被纳入城市安全幸福感的衡量指标之一。杭州再次入选,成为全国唯一一座连续15年获此殊荣的城市。安全对于一座城市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城市公共卫生风险的治理已成为近年来挑战城市发展的必答题,并且,这道题并不静止,考验无处不在。这当然是一个超越评选的内涵丰富的实践命题,但就市民而言,城市与人,什么正在发生,与“我”的关联,“我”的感受,构成了是否通向幸福、是否通向城市“美好生活”的基本元素,它很真切。不容否认,无论得过多少奖,有多少储备,面对复杂性和意外,还未至成熟系统的“城市”与“人”一样,其反应可能明智,也可能笨拙,“没有完全准备好”可能是所有城市需要共同交流的苦恼。也正因如此,城市的个性、能力与认知借此得到磨练。每一次城市安全风险,城市与市民用很大代价换来的真实认知与经验积累何其珍贵!

摄影:永久牌拖拉机

胡老师在志愿岗工作过程中,与其他志愿者一起及时总结流调流程和内容设计,还做成工作指南小视频并作为模板推送给其他志愿者,为后续志愿服务提供参照和便利。严老师正从建议物品、注意事项两方面细致地总结“第一批志愿者经验建议”以利志愿者在做好防护的同时有效工作。“充电宝2块不嫌多”“脚踝袜子穿长一点,鞋底建议稍厚,但又不能太过于厚,太薄会有寒气“爬”上来,太过于厚穿不进防护服哦”…… 涓涓细流,终汇大海。有别于宏大叙事,市民精神的链接许是最具生命力的城市能力积淀。当你的亲友付出辛劳甚至作出牺牲换来城市的公共安全时,我们不会忍心辜负。

浙大城市学院志愿者防护服的背后

除夕,我给在社区值守的平时身体有些单薄的好友蔡发出点赞短信:“你越来越有力量了!”她回答:“爱与勇敢,都是双向奔赴的吧。今天天气很好,没有想象中冷。在单元楼下,有热心的市民送来凳子,暖手宝,还有一位大妈从窗户探身来问我:小姑娘,要不要给你烧一碗面条?这个久违的称呼让我几乎要落下泪来”。她是发了笑脸来的,都是孩子妈了,我心照不宣地笑了。“居民们很热心,昨天组里同志们收获了形形色色的温暖,印象最深的是一位老伯,几次想出来,均被成功劝回,最后一次又来了,黑暗中问道:你还是白天那个人吗?我说:对呀。他说,你们太辛苦了。”魏老师还在回味年三十晚上那位老伯的话,笑了“你还是白天那个人吗?这句话真有意思。”被限制了自由有点烦恼的老伯,因为一直都有人守护而踏实了安全感;一句由衷的辛苦又逗乐了疲倦中的“大白”。这些质朴、平常却温暖的场景处处盛开,点亮城市全景,点亮城市中的所有人的心。城市作为整体,应该能够准确捕捉到每个个体的生命体验才可能成就为一个完整的生命体,在此之前进化迭代意味着人或悲或喜,都不该被忽略。

居民写给防疫志愿者的感谢信

2月1日年初一,“生哥”又上岗了,晚10:30和同事们拍了“大白合影”作为新年纪念收工很高兴地回家,忍不住在睡前关心了下足球,发现自己累了一天还有人给添堵,不免有些生气地骂了几句。好在,第二天自己还是有时间锻炼身体,备备课的。“生哥”还是那个“生哥”,更多时候,让人感到安全感,可靠、踏实、阳光又健康。高尚无需充斥全部生活,人间烟火终归是城市生命的信心。

大年初二,浙大城市学院防疫志愿者们合影

感谢志愿者们,致敬我们内心正在萌发或涌涨的市民精神。

2022年1月31日,浙江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第103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杭州本轮疫情社会面风险已基本得到控制。


2022年2月3日,杭州市举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四十七次新闻发布会: 杭州本轮疫情拐点出现,社区已经清零。

图源:网络

【数字技术·最新资讯】新冠大流行要在今年 3 月结束?柳叶刀发文预测

【数字法治·观点视角】姜伟 裴炜 :数字治理亟待构建数字法学学科

【数字社会·观点视角】如何破解照料危机:不能只靠“超级妈妈”

今日编辑 / 辛昊航

责任编辑 / 戴晟昱

城市大脑研究院提供开放研讨平台,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欢迎共同探讨。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城市大脑研究院。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及时联系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